重慶饞味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據悉:
食品標簽不規范,消費者獲超市十倍賠償。
對于食品外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,你在購買是注意過單位是多少嗎?然而就有一名較真的消費者發現,要求營養成分表修約間隔為0.1,但自己在超市買到的商品營養成分表修約間隔卻為1,一紙訴狀將超市告上法庭,獲十倍賠償。
在前幾日的,渝北法院發布了1~11月的食品藥品糾紛數據。數據顯示,今年1~11月,渝北法院受理食品藥品類產品質量糾紛案件61件,近9成為產品外包裝及信息標識存在問題。其中,涉及標簽引用標準錯誤的案件40件、與外包裝產品圖案中不符的案件1件,違規及未標注批準文號、生產日期等信息的案件3件。
消費者該如何理性維權?渝北區法院認為,消費者需增強依法維權意識。在購買產品時,準確了解產品生產銷售者及產品規格、保質期等相關信息,并及時索要發票、收據等材料。事后發現產品存在問題時,以事實為依據,提出合理訴求,嚴格依法維權。
警惕九種食品標簽誤導你:
“”、“”的不都是自然的產品,那只是商家推出的宣傳用語,并非權威機構的認證標志。商家利用“”作為宣傳手段,讓消費者以為其是“綠色”產品,有誤導之嫌。
“全麥”、全麥比精制糧食含有更多的纖維素和維生素,但市面上的全麥產品并非全部都由全麥制作。很多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口感,多選用白面粉制作,然后加少量焦糖色素染成褐色,但其營養價值遠不及真正的全麥面包。
“未添加糖分”、“未添加糖分”的產品并不代表沒有糖,因為所有的食品,包括水果、牛奶、麥片和蔬菜,本身就含有糖分。因此,盡管這些商品沒有額外添加糖分,原料本身也可能含有。
“無糖”無糖不一定就說明它所含的熱量就少。我國現行的無糖食品標準規定,每100克或l00毫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,糖含量小于0.5克即是“無糖”。
“無反式脂肪酸”、同“無糖”一樣,“無反式脂肪酸”的食品,要求每100克或l00毫升含量小于0.5克。因此,“無反式脂肪酸”產品并不是完全不含。食品成分表若有“氫化油”,那么就說明存在反式脂肪酸。
“無脂”、“無脂”并不意味著吃多少都可以,雖說包裝上自稱“無脂”,但其實它可能含有大量糖;而那些自稱“無糖”的,可能含有大量脂肪。因此,要仔細檢查熱量標識,并與相應的“全脂”比較,才能得知真實情況。
“增強身體免疫力”、如果產品中含有維生素,商家就喜歡用“調節免疫力”或“增強免疫力”這些字眼吸引消費者,而多數情況下,是商家在打“擦邊球”,而其實際效能并非如此。
“有機食品”、“有機”這個詞有一點“全天然”的味道。但“有機”并不是“健康”的同義詞,有機食品同樣有高脂肪、高熱量和高糖分的情況。
“無膽固醇”、所謂“無膽固醇”的食品是每100克或l00毫升含膽固醇量低于2毫克,而低膽固醇食品則應低于20毫克,同時必須比常規食品的膽固醇含量低25%以上。但是美國心臟學會建議,每日進食膽固醇應低于300毫克,無節制吃一些自認為“無膽固醇”的食物,經年累月,仍會造成膽固醇攝入過量。 |